知识产权强国建设有了施工图
2017-01-2302:58:56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北京)
日前,国务院新闻办公室举行新闻发布会介绍《“十三五”国家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规划》。国家知识产权局副局长甘绍宁在会上指出,“十三五”时期是中国由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的战略机遇期,《规划》是深入推进实施国家“十三五”规划纲要的重要抓手与支撑,有助于更好地发挥知识产权制度对于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为加快建设知识产权强国提供有力保障。
由大到强挑战不少
当前,中国已成为当之无愧的知识产权大国。数据显示,中国在2015年已经实现了发明专利申请量100万件的突破,达到了110万件之多,连续5年居世界之首,也是世界上首个年度发明专利申请量突破100万件的国家。此外,2016年中国国内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突破100万件,是继美国、日本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国内发明专利拥有量超过百万件的国家。
但由知识产权大国到知识产权强国,中国仍面临不少挑战。国家知识产权局规划发展司司长龚亚麟指出,中国的专利制度正在发挥激励创新的基本保障作用,但是专利数量与质量不协调的问题依然存在,大概表现为两方面:一是我们核心专利的数量不多。二是专利的布局不合理。
“目前中国知识产权保护还不够严格、知识产权运用的平台和手段还不够完备,知识产权大而不强、多而不优的问题仍然存在,难以支撑产业的发展。市场主体运用知识产权的能力还不够强,知识产权领域的深化改革还有待推进,存在制约知识产权事业发展的障碍。”甘绍宁说。
重点规划打出实招
难题虽不少,但中国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的决心不会动摇。甘绍宁指出,为了谋划好“十三五”时期知识产权强国建设路径,把设计图变成施工图,国家制定了“十三五”知识产权专项规划,并列入重点规划。这也是知识产权首次被列入国家的重点专项规划。
据了解,此次《规划》突出知识产权保护和运用的主线,提高了规划的针对性。甘绍宁表示,我们选取10个预期性数量指标,在指标的选取中突出提高知识产权的质量和效益,突出提升知识产权保护的效果,改善知识产权的环境。
此外,《规划》强化知识产权重点环节,提出了7项重点工作、4个重大专项和9项重大工程,并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深入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部署一些新举措。比如在完善知识产权的法律法规方面,要求研究“互联网+”、电子商务、大数据等新业态、新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规则。在提升知识产权保护水平方面,要求积极开展专项行动,加强新领域、新业态、民生领域的知识产权保护等。
国际合作不断加强
知识产权制度是各国通行的保护无形资产、激励创新、鼓励创新的法律制度,加快知识产权强国建设不仅需要在国内发力,也需要国际合作。据国家知识产权局介绍,在“十二五”时期,国家知识产权局不断加强知识产权国际合作。首先是积极参与国际知识产权治理。中国作为世界知识产权组织重要的会员国,在知识产权的发展议程和相关议题中,积极参与,主动作为。二是在知识产权的业务层面,世界上五大知识产权局,每年有定期的会议协商,中日韩之间也有定期的会议协商。
同时,《规划》提出,“十三五”时期,加强知识产权国际交流合作,积极支持创新企业“走出去”。比如提出加强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金砖国家的知识产权交流合作;《规划》还提出,研究在境外使馆派驻知识产权工作人员,在一些展会上提供知识产权信息、法律咨询服务等。
甘绍宁强调,实行严格的知识产权保护,不仅仅是吸引外资、对外开放的需要和创新驱动发展的需要,也是经济社会发展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我们愿意与世界各国的同行加强知识产权的合作,共享发展的经验。同时,我们也反对不切实际的指责和滥用知识产权实行贸易保护主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