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法庭知识产权案件审理创跨区域“三审合一”新模式
2017年11月11日17:33中国新闻网
中新网重庆11月11日电(刘心羽陈茂霖)11日,记者从重庆市两江新区知识产权法庭(以下简称知识产权法庭)获悉,该法庭在全国最先跨区域实施民事、刑事、行政“三审合一”的专业化知识产权审理方式,被最高法院称为“重庆模式”,并计划通过成立跨区域知识产权审判法庭的形式在全国其他省市进行推广。
知识产权法庭庭长杨丽霞介绍,知识产权法庭的受案范围为重庆市江北、渝北、沙坪坝、北碚、长寿、合川、长寿、璧山、大足、铜梁、潼南等地区标的额在300万元以下的知识产权一审民事案件,发明专利、集成电路、植物新品种、技术秘密、计算机软件、驰名商标认定、垄断纠纷除外。此外,知识产权法庭也受理渝北区的知识产权行政、刑事案件。
“知识产权法庭是重庆市唯一一家实行‘三审合一’的法庭,重庆市一审知识产权的案件有70%都集中在我们法庭。”杨丽霞告诉记者,知识产权案件包括著作权、商标、专利等类型,实施跨区域和“三审合一”的审理方式,可将各个法院的同类型案件集中起来,让民事、刑事、行政案件的判定标准得到统一。
随着知识产权保护正往社会各个层面延伸,高技术型重大著作权刑事案件也逐步涌现,知识产权法庭除民事案件外,也通过审判涉知识产权的刑事案件维护社会公共安全。
在2015年,知识产权法庭当庭宣判了一起涉及假冒Burberry、Chanel、Prada等驰名商标的刑事案件。为专业、公平地处理该类案件案情重大、技术性较强,属于疑难复杂知识产权刑事案件,知识产权法庭多次召开涉知识产权犯罪案件的专题研讨会,协同公安检察机关明晰案件认定条件,保证民刑侵权事实认定标准的一致性。
“法院和公安机关在侦查阶段、检察机关在公诉阶段对知识产权案件的执法标准也由此得以统一。”杨丽霞说,跨区域实行“三审合一”不仅有利于确保司法公正、用创新的方法保护创新,也让重庆市法院在推动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探索与行政区划适当分离的司法管辖制度等方面积累了宝贵经验。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统筹安排下,知识产权法庭加强联动重庆市文化委员会、重庆市知识产权局、重庆市两江新区法制局等部门,跨区域建立了知识产权纠纷领域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创新著作权保护司法行政衔接机制,在预约立案阶段成功化解辖区音乐电视作品著作权侵权纠纷近600件。
知识产权法庭副庭长樊雯龑介绍,今年上半年以来,由于知识产权法庭管辖范围进一步调整扩大,预计调整后受理案件将增加近2000件。根据管辖范围的逐步扩展,知识产权法庭将按照“知识化、专业化、年轻化”的选拔标准增配法官、相关法官助理、书记等人员。目前,全庭法官共5名,均具备法学硕士以上学历,外语六级以上水平,有多年的知识产权审判实践经验和知识产权专业背景。(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