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广网北京2月18日消息(记者李杨)据中国之声《新闻纵横》报道,近期,新闻纵横对“苹果iPad侵权案”做了连续报道,而本周,有关于iPad商标权的争夺战终于进入到短兵相接的地步。本周三,就唯冠大规模诉苹果侵权一事,苹果发表声明回应:公司几年前已经购买了唯冠在10个国家的iPad商标全球使用权。
这一回应,对唯冠来说,相当于苹果终于与之正面交锋,于是,作为对苹果公司声明的回应,深圳唯冠科技公司昨天召开新闻发布会,唯冠创始人杨荣山侵权案以来首次现身,唯冠和君创业主席李肃也到了现场并作了发言。
苹果认为获得香港法院支持的主张不存在?
唯冠创始人杨荣山表示,苹果公司当年购买iPad在全球多个国家商标权时存在欺诈行为,现在起诉苹果是维护自己的权益。而苹果公司认为,在苹果中国iPad商标侵权案中,香港法院已经支持了苹果的主张。
昨天(17日)上午十点,在泰康金融大厦九层的国浩律师事务所会议室,不大的场地里挤进了几十家媒体的记者。这场唯冠公司的iPad维权发布会可谓是吸引了多方的关注。
发布会一开始,唯冠公司向在场的媒体提供了唯冠iPad的介绍资料。和君创业主席李肃在一份声明中说,苹果公司认为香港法院已支持苹果的主张,这点是不存在的。
李肃:香港法院为双方的合同纠纷根本还没有开庭,苹果公司公然称香港法院支持它们商标拥有权主张,这是欺骗舆论的行为,是对法律常识的违背。唯冠公司从2004年到2006年为iPod上与iPad商标近似而在英国与苹果公司诉讼,从这一诉讼之后从来没有也不可能与苹果谈判出让iPad商标。苹果公司设立的虚假小公司花3.5万英镑买走iPad商标,是用不正当的欺诈手段取得的,我们委托美国公司正在准备起诉苹果。
唯冠创始人杨荣山介绍说,当年双方在签订iPad商标转让协议时,签约附件中有一些商标权证,这个权证里就包含中国的iPad商标:
杨荣山:2009年苹果公司经过“精心设计”,在英国成立了一家公司,简称IPADL,主动与唯冠联系,说公司简称与iPad商标很相似,要求购买。应该是12月,杨荣山授权员工麦世宏签署相关协议,将10个商标的全部权益以3.5万英镑的价格转让给英国公司。因为双方签订的协议附件中提到包括中国内地的iPad商标转让协议,于是这也成为了苹果与唯冠公司双方产生纠纷的根源所在。
唯冠集团代理律师马东晓在发布会上也表示,深圳唯冠现在所持有的商标是合理合法的。
马东晓:先避开台湾唯冠有无权利出售深圳唯冠所持有的“iPad”商标问题不谈,“iPad”大陆地区的商标注册是在国家商标局注册的,而根据中国大陆的法律规定,“iPad”商标合法转让的手续并未完成。
二审苹果胜诉难度大?
对于双方争论的内容,中国政法大学知识产权中心研究员赵占领表示,目前唯冠公司有两个诉讼策略,一个是通过台湾唯冠在美国起诉苹果公司存在欺诈。
赵占领:能否上诉现在不好判断,因为有两点原因。第一是通过代理公司出面购买商标,购买知识产权,现在是国内外比较普遍的做法,目的是为了避免知识产权人坐地起价;第二是商标本身的价值和产品的质量,和声誉有关。
如果是一个单纯的商标,本身的价值往往没有那么高。所以我觉得如果在美国起诉,更多是一种商战的策略,真正的目的并不是说要拿回iPad在全球的商标权,他的目的可能是在美国本土向苹果施加更大的压力,以便于在国内的商标争议谈判中掌握更多的筹码,处于更有利的地位。
二是苹果和唯冠在大陆的诉讼中,台湾唯冠没权卖深圳唯冠公司的商标,因此在即将开始的二审中,苹果公司很难取得胜诉。
赵占领:即使台湾唯冠转让的合同有效,台湾和深圳公司是两个不同的主体,就是内地的iPad商标权人是深圳公司,所以没有经过深圳公司的授权也是不能转让的,而且商标转让它也是需要向国家商标局经过申请,然后经过核准发布公告才能转移产品权利。所以现在在国内商标诉讼中,苹果是一审败诉了,二审可能也是处于比较不利的位置。
另外,赵占领认为,香港法院禁制令的这个事情对于29日的二审和各地的工商执法并没有太大的关系。
赵占领:这个禁制令是之前双方在谈判的时候因为已经签了一个协议,约定禁止唯冠在一年内转让这个商标,所以当时苹果也是依据这个约定向香港法院申请禁制令。香港和内地是两个不同的法律体系,香港法院的禁制令在内地使用,对内地工商,包括法院都是没有约束力的。
知识产权之争——全球化绕不开的坎儿
苹果面临的侵权案件绝不仅仅在中国,而是遍布全球。昨天,生产HTC手机的智能手机厂宏达电子公司在美国诉苹果侵权案终审。
记者刚刚在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网站上看到该委员会秘书长詹姆斯·霍尔本签名公布的公告,表示苹果没有违反美国专利方面的相关规定,并且声明结束此项调查。
虽然宏达电反攻苹果的第一役无功而返,但市场认为美国国际贸易委员会的终审结果是让宏达电赢了里子,苹果则不是真正的赢家。而与唯冠在中国诉苹果侵权一样,从全球范围来看,这都是苹果面临侵权诉讼的冰山一角。
也许,全球化电子产品销售时代,这类知识产权之争就是超级跨国公司在蓬勃发展阶段绕不过去的一个坎儿,也是科技公司未来发展的一大挑战,但是相信苹果的经验也会给后来者带以警示。